卡尔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

宣奇武:汽车设计的另一种境界

来源: 作者:China Auto 冯淑娟 日期:2009-01-21 阅读:693

直到现在,宣奇武都不会画汽车设计图。

且当初给海马汽车开发车型的时候,公司曾经子拿出了20个方案,提供给客户的专家评审组。然而,专家们在选择最终方案的时候,他认为应该选进前10名的方案,却一个也没被选进去。当时,他一下子傻眼了。

从那之后,宣奇武对具体设计事务就不再插手,“有专家们搞就足够了。”他还经常拿日本专家的一段话来提醒自己:什么决策都没有100%是对的,但是有决策就比没有决策强。

既然如此,他便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决策者。作为卡尔(中国)汽车技术有限公司(IAT)董事长,宣奇武每天思考的,都是关于企业现在生存、未来发展的问题。他甚至跟媒体坦率地表示,自己现在“更会做领导了”。

或许正因为抱着这样超然的心态,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。坐在记者面前的他,满脑子充满着激情与梦想,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人员形象。

情的故専:义气•道徳

受日本文化熏陶多年,你若问宣奇武受日本影响最大的是什么,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:情。

宣奇武告诉《中国汽车》记者,自己现在奋斗的目标很简单,就是“让我的兄弟姐妹们都过上好日子”。他这里所说的“兄弟姐妹”,是指公司里的员工。

媒体上曾刊登过一个关于宣奇武和日本专家的故事,很富有传奇色彩。

几年前,日本三菱汽车原造型部部长涩谷克博来到中国,看望曾在三菱做过开发本部主任的中国同事宣奇武。

当时,宣奇武刚刚成立了一家汽车设计公司,名为天津精卫全能科技有限公司(卡尔的前身),在一间租来的破仓库里办公。当宣奇武希望涩谷克博加盟时,他既被对方的创业激情与梦想所打动,又难以接受反差巨大的环境,竟然蹲在墙角激动得哭了。

而几年后,当公司因实力提升准备搬离那个破仓库时,这位日本专家却又留恋起这个让他充满创业激情的仓库来,他再次激动得哭了。

让涩谷克博心甘情愿留下来的,便是宣奇武的“情”。据《中国汽车》了解,在卡尔工作的员工,随时都会感受到这种非同一般的情。

按人们的理解,一家民营的高科技公司,人员流动会非常频繁。社会上也经常用“浮躁”一词,来形容高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。然而,在卡尔公司的一百二三十名骨干中,人员流动还不到1%。

要知道,卡尔公司的员工可不是普通人才。其中有五六十位来自欧、美、日、韩的专家,有60多个国内各大汽车公司出来的科长和高级经理,此外还有60多人是工作8年以上的设计或管理人员。要想让这些才俊死心塌地长久呆在一家公司,并非一件易事。

而宣奇武不仅留下了他们,还使他们每个人在这里都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位置。他是如何做到的呢?

“换位思考”“做思想政治工作”“人性化管理”,对于这些词,不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都很熟悉。但真的想付诸实际时,却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。在这个人才广泛流动、功利性主导社会的时代,“情”这个字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分量,变得不那么重要了。而且,在为数不少的企业里,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”的现象时有发生。当越来越多的行业感觉缺少高端人才时,人才们却在为“用才不爱才”的现象而痛楚。有时候,用人所长、人尽其才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

或许,宣奇武对《中国汽车》所讲的几句话,最能概括出他是如何付出这种“情”的。这段话读起来像诗一样:"家庭困难的,我多给他工资;有远大抱负的,我给他更大空间;想在这奋斗一生的,我就给他期权和股权。”

似乎就这么简单。

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,卡尔公司釆取了民营企业中十分罕见的一种劳动制度一终身雇佣制,原则上,对工程师以上的所有员工、职能部门的老员工,都是终身聘用。

宣奇武这样做的理由,完全是出于人性化的考虑。公司里的专家和高层设计人员,相当一部分人的家在国外,这些人并不缺钱;同时相比于国外,中国的设计公司属工作环境最差的。而汽车设计公司的最大资产就是智力,也就是人才。要想让公司具有恒久的生命力,就必须为员工规划出一个更长远的未来。

宣奇武由此得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评价:义气。而他也诙谐地给自己的公司定义了一个名称:理想的道德公司。

钱的故事:资本•潜力

本刊记者几年前釆访宣奇武时,在网上几乎查不到有关他的资料。而现在,在捜索引擎中输入“卡尔”或者“宣奇武”,就会跳出来许多网页。似乎一夜之间,他就成了名人。

宣奇武觉得,对卡尔这样属于开发性质的企业来说,名气大小没有任何影响,“客户看的是你能不能做出东西来。”对于《中国汽车》的采访,他虽没有拒绝,但明确表示,自己确实不需要宣传,"名气对我没有任何用处,或许风投会喜欢这个。”

他坚持认为,是卡尔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潜力,吸引了风险投资(VC)的目光。在公司相继完成几家大汽车公司的设计项目后,2007年,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和红杉投资基金光顾卡尔,共投资800万美元助力该公司。

有了资金的支撑,宣奇武的眼光变得更高、更远,卡尔也由此走上了规模发展的新阶段。第一笔风险投资进来后,每当遇到某方面特别擅长的公司,他都毫不犹豫地买入,一次就买入了6家设计公司。

一方面,这些公司在车型开发、内饰开发方面有专长;另一方面,通过这个渠道,一些高端人才被陆续吸纳进来。“等第二轮融资进来,我们的目标是继续挖掘一些这样的公司,好的话,甚至可能买10家、20家进来。"这步棋刚下完,宣奇武已经想好了下一步棋。

汽车设计是一个高投入行业,要想维持住高端人才,没有充盈的后续资金是不可能的。国内目前有大大小小几十家汽车设计公司,成规模的也有三四家,谁不希望自己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呢?为何风投独独看上了卡尔?

按照常理,汽车设计和资本,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,人们心目中传统的设计公司,跟现在流行的“资本”一词,是不可能有什么瓜葛的。但在宣奇武这里,跟他聊设计时,感觉他是个汽车专家;聊资本时,你又觉得他更像一个现代企业家。

时至今日,卡尔仍是零贷款运作,宣奇武并不觉得缺钱。他原来一度担心现金流出问题,现在有了风投的支持,他的底气一下子就足了起来,也有了更长远的打算。

宣奇武的下一个目标是咨询管理。卡尔数年与汽车公司打交道,双方都产生了深度的信任,在他们为汽车公司搞设计项目、提建议的同时,对方也为卡尔担当起顾问的角色,经常提出一些技术或发展趋势方面的合理化建议。宣奇武由此发现了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。

“现在我们为企业做策划时,都需要广告公司、顾问公司的配合,双方不得不需要磨合,往往一年才能做出一个报告来,很费钱。”这可能是宣奇武想介入咨询管理的另一个契机。

于是,包括咨询管理、汽车电子研发、最新技术的探索等,都被列入了下一笔风险投资的预算中。作为卡尔未来的潜力增长点,其中有的项目已经在运作中。

卡尔在长春投资建设的零部件研发中心,是用技术做资本去实现并购的,其刚成立就被树为省级研发中心。这个中心面向当地的360多家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,利用卡尔独特的管理和整合能力,通过引进营销、技术等途径,吸纳这些企业的股份或资金。

从一定意义上说,这相当于将卡尔变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小风投。按照这个模式目前运作成功的,是苏州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。当初,卡尔只投资了十几万元,占该公司25%的股份,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,现在按股比计算,这笔钱已经变成了1000万元。

这种独辟蹊径的做法,不免使人联想到国际巨头GE(通用电气)的运作模式。人们普遍知道,这是一家实力雄厚的500强企业,却很少有人了解,实际上,在GE的资产中,有一半已经变成了金融资产,专门用于投资和购并,另一半才是实业。

用实业来支撑资本,同时用资本来扩张实业,这是国际上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。宣奇武虽不了解GE的做法,却通过自己敏锐的眼光,发现了这种商业模式的未来潜力,并敢于大胆地去尝试。这正是一个现代企业家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眼光。

宣奇武认为,这种做法非常适合中国国情,一是提高了企业的开发效率,二是提高了资本运作能力。在资本方面,他正在酝酿和探索更新的模式。

人的故専:团队•环境

一次,天津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的研发老总来到卡尔参观,发现这里人才济济后,表示十分羡慕。因为要提高研发能力,若没有一大批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高端人才,就是天方夜谭。

即便如此,宣奇武对本刊记者说得最多的话却是,中国汽车人才不够用。

按他的观点,中国汽车在引进的过程中,走的是自主-抄袭-自主开发这条道路,由于人才严重缺失,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问题。无论是在过去“拿来”生产的过程中,还是在现在进行的设计、试验、生产准备和质量管理中,都需要大量的管理和技术人才,而在这方面,中国汽车差不多走入了死胡同。

相比于资金,人才问题尤甚。因为中国市场很大,国内汽车公司即使靠合资企业分红,也能赚到不少钱。但人才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,需要大投入,也需要积累,没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,无法建立起雄厚的人才基础。

因此,宣奇武特别欣赏一汽原总经理竺延风那句“耐得住寂寞20年”的名言。

在卡尔的团队中,有一半人才是随原公司并购而来,因此,公司高管显得特别多。这在一般公司里可能是大忌,而在宣奇武眼里,这还远远不够,“仅开发一款车,就需要20-30个这样的高管。”

卡尔的项目运作方式同其他公司不太一样。人家都是先有了团队再去找活儿,卡尔却是先接了项目后组建团队。这就要求得有一大批技术和管理都能拿得起来的高端人才。宣奇武很看重那些从老国有企业走出来的人,认为他们受到的正规训练,跟社会上的完全不一样。

“牛人”们到了卡尔,便是如鱼得水,甚至可以同时申请做两个项目,拿两份报酬,当然,这样一天就得工作12个小时。不过,在中国,这样的“牛人”并不多。宣奇武每年都在认真寻觅,而真正达到他标准的人,仍是掰着指头数得过来。

中国汽车业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。流失一个关键人才,开发项目就会受到很大影响,所以,宣奇武在打造团队上花了很大的精力。他的体会是,即使一群精英凑在一块儿,若不能有效管理,也会变成一群乌合之众。

“以人为本,以人为主,整合资源,干好事业”,是宣奇武给卡尔的定位。风险投资进来后,卡尔等于有了“好枪好炮好人”,原来的"民团”改造成了“正规军”。这家公司幵始按照国外设计公司的规则运转,有了好的制度保障,人员的积极性也被完全调动起来。

没有房子,没有地产,却拥有国内一流的汽车设计精英团队。风投们最钟情的,恰恰是这种“轻资产运作”的高科技企业。一汽、东风、广汽、北汽、陕汽、一汽大众、奇瑞、海马、天汽、华晨、北汽福田……这些闪闪发光的品牌上,都凝刻着宣奇武和他“兄弟姐妹们”的心血,也记载着中国汽车自主设计的光辉历史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对话宣奇武

《中国汽车》:2008年下半年,经济危机的余震涉及到中国,导致车市严重下滑,不少汽车厂商为此叫苦连天。卡尔是否也受到了影响?

宣奇武:影响比较小,而且得有个反映过程。企业把开发设计的钱投入后,不可能再砍掉,而车型开发一般需要36-40个月,到那时,或许经济形势就转好了。

《中国汽车》:卡尔公司目前吸引了上百名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,可谓中国最强大的汽车设计团队。将来会不会出现人才过剩的问题?

宣奇武:绝对不可能,这还远远不够呢。我估计,中国专业的工程师大概缺50万人,即使我们把目前国内最优秀的人才都延揽来也不够用。

《中国汽车》:卡尔正向开发的奇瑞QQ6,是你们第一个订单,此后,公司业务一直很顺利。这是你的人格魅力所致还是公司确有实力?

直奇武:卡尔初创时,公司注册资金才50万元,员工只有几个人。在这种条件下,奇瑞老板尹同耀却敢往我们账户上打入3000万元的定金,充分表明他对我们的高标准理念和严谨扎实的作风非常肯定。直到今天,我们对待客户的理念仍是一如既往。

《中国汽车》:与其他设计公司相比,卡尔设计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哪里?

宣奇武:我们是国内唯一能开发发动机的设计公司,还帮客户开发过CVT变速箱。同时在节能环保及底盘和驱动系统方面也有优势,包括混合动力、电动车等。

《中国汽车》:你几年前和现在看中国汽车,眼光肯定是不一样的,觉得发生了哪些实质变化?

宣奇武:前几年看中国汽车,感觉外型接缝、底盘调教都很差,现在除了小毛病多一些,可靠性略差,整体性能上不比国外车型差多少。如果说原来是20分水平,现在差不多六七十分了吧。不过,自主品牌目前还面临很不公平的竞争环境,如果钱能,更多一些,用最好的材料、团队,完全可以达到90分的水平。

《中国汽车》:卡尔到现在仍是零贷款,是你们不缺钱,还是贷款太难?

宣奇武:两者都有吧。我们属于民营企业,贷款很麻烦,需要有担保,有抵押。可设计公司除了人,哪有房产和地产做抵押?即使贷下来,也只能贷给500万元。对于汽车设计来说,几百万元是杯水车薪,根本不起作用。所以,当初我们最大的困难是现金流。

《中国汽车》:你长期在中国生活,太太和孩子在日本,他们支持你的工作吗?

宣奇武:非常支持,我太太是卡尔日本公司的总经理。我们的设计工作需要调动很大一部分日本资源,组织日本专家,还要跟国内沟通。在这.方面,全靠我太太。

《中国汽车》:你个人有什么爱好?

宣奇武:体育和麻将,而且专和大的,小的不和(笑)。不过,我最大的理想还是让兄弟姐妹们辻上好日子。

杂志原文:

/kindeditor/attached/file/20210521/20210521115002_37000.pdf


新闻推荐

联系我们

服务电话:86 22-88229876
联系地址:天津市东丽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七经路98号卡尔汽车科技园